推广 热搜: 隔膜泵  桥式起重机  2023  龙门吊出租厂家  原理  一元一分跑得快群  塑料杯  地面  饮品  济宁缓冲床 

如何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日期:2023-12-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浏览:48    评论:0    
核心提示:今年夏季,北京迎来了14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与以往不同,北方地区夏季不仅降水量有趋势性增加,降雨天数也有了变化。暴雨带来的伤害是明显的,洪水泛滥导致的城市内涝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小的损耗。

今年夏季,北京迎来了14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与以往不同,北方地区夏季不仅降水量有趋势性增加,降雨天数也有了变化。暴雨带来的伤害是明显的,洪水泛滥导致的城市内涝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小的损耗。但与此同时,降水所带来的另一个现象是随着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增加,黄河“绿线”向西移动约300公里。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水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水芳告诉记者,随着气候变暖,西北地区的降雨使得退耕还林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植被覆盖面积显著增加,美化了环境,绿化面积扩大既保存了水也保存了优质的土壤。“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友好的自然条件。”

机遇来源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政策,而机遇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解决方案。朱水芳强调,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我国的退耕还林政策、南水北调战略以及建设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大范围的植树造林或是退耕还林还草不仅让我国绿化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也等同于造就了很多水库。”朱水芳解释,由于气候变暖引起降水量逐年增加,原先退耕还林的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土地绿化增加也等同于储蓄水资源,使沙尘暴天气进一步减少,使黄河水质也逐年好转,让生态环境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更适的耕作条件,也为野生物种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条件。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开数据显示,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完成同期全国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40%,成林面积超过同期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的三分之一。工程区内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4个多百分点。据监测,退耕还林还草每年涵养水源440.05亿立方米、固土7.09亿吨、滞尘5.40亿吨、固沙8.37亿吨、固碳0.56亿吨,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42万亿元,涵养的水源相当于三峡水库的最大蓄水量,减少的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流失量相当于我国年化肥施用量的四成多,真正从源头上防治土地退化、减轻自然灾害、实现固碳增汇、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从而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依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开展,南水北调工程也同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朱水芳向记者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绝不仅是解决我国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其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朱水芳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改善了北方的降水量,也为我国改善西北干旱地区的气候生态环境提供了参考。“如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33万平方公里,如果能够将百亿立方米的水引入到沙漠地区,将很有可能改善它的局部气象,甚至可以开辟出几亿亩的耕地也是有可能的。”

朱水芳表示,如果能够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提高我国总的绿化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也会随之得到解决。目前已经有很多物种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得到明显的增加。“黄河沿岸‘绿线’西移300公里后,相关沿线物种增加了100多种。”朱水芳进一步解释道。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较2022版新增了10027个物种和354个种下单元,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所带来地区降水量的改变,南水北调也会进一步改善物种的地理生存条件。朱水芳提到,西北地区由于此前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条件差,因此降雨很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南水北调改善局部水资源利用后,再加之气候变暖与我们大范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这类问题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尽管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山上绿化逐渐明显后,这类灾害自然会减少许多。”朱水芳向记者介绍说,像藏羚羊等濒危物种,即便不再人为干预保护,水土资源条件的改善自然也会带动其生存环境的改善。

“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朱水芳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保证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若回顾中国历史演变就会发现,古代都城的变迁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砍伐无节制,导致原本宜居的地区环境恶化。草木退化导致农业、畜牧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土流失也会使天气进一步恶劣,最终导致人类也无法定居。而大食物观、大农业观正是从整个国土疆域的角度,来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以及生存问题。

我国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另一种方式。朱水芳提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建立自然保护区更多是为了保存生物的基因,保证物种资源能持续存在。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增加,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得到进一步增强。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朱水芳觉得,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不仅仅要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是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更要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更好的自然环境生存空间”。

原文链接:http://www.dtcchina.com/news/show-134811.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手机版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