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3  饮品  隔膜泵  原理  地面  资源  济宁缓冲床  桥式起重机  塑料杯  龙门吊出租厂家 

合肥高新区以绿色转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玫瑰之国

   日期:2023-07-06     来源:中国环境APP    浏览:48    评论:0    
核心提示: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连续9年在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一方阵。园区生态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持续向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连续9年在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一方阵。园区生态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持续向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9.55%,碳排放强度0.32吨/万元,年均下降5.8%。2022年,合肥高新区用全市1.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近12%的GDP和近25%的税收,亩均效益全省第一,充分体现了“又高又新”的发展之路。

合肥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张艳介绍,在“双碳”战略牵引下,可以说“谁转型得快,谁将获得产业发展的先机”。2019年,合肥高新区编制并发布全国工业园区首个绿色发展规划,系统构建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顶层设计上引领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优化产业能源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全域绿色转型发展撬动综合实力提升。

坚持“一个方向” 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

准入管理促进项目门槛提高。“一个方向”,即:以推进工业向“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低碳高端产业。研究制定主导行业生态环境准入判定模板,实施“区域能评+产业能效评价”准入制度,在重大项目引进时,环评和能评提前介入,从源头上避免高污染、高能耗企业。2022年,园区预审拿地招商项目63个,拒绝了12个高能耗项目,核减能耗1.5万吨标煤。

政策激励推动企业质效升级。在全国率先设置“环保鼓励奖”“环保技改奖”“绿色发展奖”,构建绿色低碳政策和金融保障体系,试点实施工业企业碳积分制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环保低碳技术和工艺实施升级改造,降低污染和碳排放,累计兑现奖励资金1亿元。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园区内多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独创金融产品“转型升级贷”支持40家企业融资3.2亿元,建成省、市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200余家。以主导行业整体清洁化为重点,创建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

优化升级实现产业高端发展。高端要素禀赋的动态转化促使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合肥高新区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抢抓新赛道,最终优化重塑产业结构,实现了产业升级。目前,园区已经形成“421”(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公共安全四大战新产业,家电、汽车两大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传统家电产业比重由49.9%下降至16.7%,战新产业比重由28.3%提升至57%,战新产业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速增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占全市的42%,亩均税收(67.8万元/亩)、单位能耗营业收入(38.7万元/tce)均位居全省第一。

坚持“双向发力” 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布局建设综合能源基础设施,支持园区企业实施屋顶光伏,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建筑光伏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等应用示范工程,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提高绿电使用率。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建设,2022年合肥高新区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合计并网达到总装机容量212.379 MW。2022年新增民用建筑可再生资源应用比例达85%,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的面积比重达到100%。合肥高新区内中建材(合肥)新能源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徐立柱告诉记者,他们厂区内主要建筑使用玻璃发电幕墙+屋顶光伏电站的建设模式,其中共有屋顶光伏电站14.4MW, 碲化镉发电幕墙1.386MW,铜铟镓硒发电幕墙1.425MW,年发电量约1800万度。对生产线烟气的余热进行发电,发电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看,余热电站装机规模3MW,年发电量2454万kWh。烟气处理系统采用干法脱硫+复合陶瓷滤筒除尘脱硝一体化技术工艺,脱硫脱硝效率大于90%,除尘效率大于99%;经过系统处理的烟气温度在300℃以上,可实现余热二次利用。建设世界首套玻璃熔窑二氧化碳捕集与提纯示范项目,采用变压吸附耦合吸附精馏工艺,以全氧燃烧玻璃窑炉所产生的35%浓度CO2烟道气为原料气,采用避碳脱硫脱硝-变压吸附法-吸附精馏法提纯工艺,可制备99.9%纯度食品级二氧化碳及干冰。项目建成后,年减排CO2量达5万吨。

推动能源系统整体优化。落实节能审查全过程管理,实施节能降耗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能效评价、节能考核和能源监测三大体系。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企业通过提高天然气使用率、管道蒸汽替代天然气锅炉、开展节能和减污降碳技术改造等措施,不断提高工业生产用能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园区工业搬运车辆 “油”换“电”,试点重卡新能源替代。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占比实现100%。园区万元GPD能耗0.12吨标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较早入驻合肥高新区的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逆变器全球累计装机超340GW,年生产清洁电力4711亿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8亿吨。工业园区内的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2021年对合肥公司的多晶电池生产进行了淘汰及改造,开始向下游组件发力,将最初的酸清洗刻蚀优化为碱抛光。陆续实施了空压机改造、循环水泵改造、纯水回用改造、冷水机组热回收供暖等节能降碳项目。转型升级后,实现年减排污水约87万吨,氮氧化物减排量约13吨,能耗下降18435吨标煤,二氧化碳减排105525吨。目前合肥基地正在积极打造 “近零碳工厂”。

坚持“绿色辩证法” 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推进城市空间节约集约利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达到“控碳”是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基础手段。合肥高新区向存量要空间,全国首创“健康体检”和“土地管家”制度,构建土地评价标准、监测预警、监管执行、健康修复四个规范,推动产业“腾笼换鸟”,提升空间全域治理能力,促进亩均发展提质增效。共计盘活3000余亩闲置和低效土地(按每亩节约100万元计算,节省资金至少30亿)。此外,园区关停传统制造企业17家,升级改造传统制造企业60余家,有效促进空间利用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

开展产城融合综合设计。实施扩绿降碳行动,强化城市生态效能。以“国际化、森林化、花园化、低碳化”为定位,谋划实施一批生态修复、水系廊道、组团绿廊、防护绿廊、节点公园建设工程。园区现绿化覆盖率为49.8%,远超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5%的要求。在全市率先开展“职住平衡”试点,新建商品住宅项目登记摇号销售时提供不低于总房源50%比例的房源用于职住平衡试点,减少职住分离,同时高标准高品质建设和改造一批城市慢行道、慢行设施等,为市民打造“15分钟低碳生活圈”,降低交通出行碳排放。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合肥高新区投资2.8亿元,建设集生活垃圾中转、建筑装潢垃圾再利用、大件垃圾分拣、可回收物处理中心、有害垃圾暂存为一体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极大提高了垃圾分类处理及大宗固废综合循环利用水平。

原文链接:http://www.dtcchina.com/news/show-90840.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合肥高新区以绿色转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玫瑰之国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标签: 合肥 园区 高新区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手机版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